欢迎来到找找范文网!

教育笔记:让孩子在生活中“创造”自己的数学

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08

【www.rzshzz.com--数学教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把数学教育纳入科学领域,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以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仔细分析,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二是数学活动的价值目标倾向于“感受”“体验”等情绪、情感的表征,关注幼儿的感官参与和主观投入;三是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立足于感知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对数学现象产生兴趣。因此,幼儿学习数学应依赖于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去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具体的事物从而获得数的概念,并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只有让幼儿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这样自己的数学也就油然而生。    一、走进生活,寻找数学    《纲要》用“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生活经验”等诗句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信息网站,让我们走进生活去发现数学。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房子提供了数学中“形和体”的信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在回家的途中为我们提供数学中的测量信息(哪段路面宽,哪段路面窄,哪段坡度高,哪段坡度低),还提供了数量的信息(有几个人,几辆车,几棵树)。在吃饭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如:俺家有几口人,桌上有几双筷子,几块碗,几根汤匙,几种菜等等。这些数学信息在生活中若隐若现,但都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去寻找、去捕捉、去发现。因此,教师应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注意周围的事物,从中找到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数学,让数学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互作用,从而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在此过程中,环境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也将会对数学产生初步的兴趣,同时,也将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    二、走进生活,体验数学    数学规律是客观的,抽象的。学习数学对于知识经验缺乏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教育者必须引导孩子走进生活借助具体的事物,把客观事物与数学结合起来,让数学具有实际的意义。例如:“2”可以表示:2个人、2个苹果、2朵花、2棵树等等,这样数学在生活中逐渐内化,从而形成数学的概念。此时,当你在生活中看到具体的事物,就可能会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描述周围的事物,如:看到气球、花、树,不但会从形状上去观察它,还会从数量上地数一数:几个气球、几朵花、几棵树,把事物与数量联系起来,使事物具有实际的含义。久而久之,数学融入孩子的头脑中、生活中,便成为他们观察和思维的基本方式,或者发展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这样,数学思维在幼儿头脑中也就鲜活起来。幼儿以这种观察——发现的方式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这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性化体验的过程。    三、运用数学,回归生活    抽象的数学概念一旦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幼儿对数学也就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习惯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生活中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呈出不穷的数学问题。例如:来了3 个客人,就得拿3双拖鞋;2个苹果分给4个人吃,怎样分才一样多;小明住在第几层楼,乘坐电梯时,应按哪个数字码;在回家的时候,应走哪条路比较近,且省时间……因此,教育者就要引导幼儿利用数概念进行简单的实际运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孩子们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来解决自己生活中出现的小难题,真正的数学也便产生了,而此时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孩子们不但获得成功感,而且将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数学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每个人发现规律的方式却是主观的,是一种个体体验。建立在这种个性化体验之上的数学概念,可以称之为自己的数学。以这种友善的方式出现在孩子面前,出现在生活中的数学,它将会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也将是最有亲和力的一门科学。

本文来源:http://www.rzshzz.com/jiaoanxiazai/24589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