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找找范文网!

秘书学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1

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6

【www.rzshzz.com--教学反思】

        信息爆炸式增长,且迅速更新的当今世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模式和体制必须有重大变革,才能满足21世纪要求培养高层次、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且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要,为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自主式学习的环境。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育和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服务成为教育界众多专家的一致看法。

    本文根据客观现实和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开发秘书学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的一些设想,恳请各位专家、学者赐教。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师备课、讲课,学习者自主学习,教师和学习者交流、答疑、批改作业以及考试等教学环节,其弊端,网络教学都能较好地解决:

    (一)学习者自主学习性弱

    当今世界教育,正朝着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自主学习转化。因学习资源的限制,以到图书馆借参考书为主的传统自学方式难以满足当今自主学习的需要,网络教学提供的网络交互式的cai课件,具有共享性,将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自学条件,促进建构主义教育的实现。

    (二)师生交互性差

    传统院校教育的五种交互方式(讲授时教师的即兴提问、批改习题作业、课堂讨论、个别答疑和学习者间的相互切磋),交互手段单一、不便、呆板、交互面窄,交互效果差;国内外网络教学实践业已证明:网络教学交互手段多样、方便、灵活,交互对象扩大,能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师生与第三方的交互,十分实用、高效。

    (三)教师备课、制作课件难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笔备课、用粉笔讲课。现代化初期的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授课,必须制作电子讲义和多媒体课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持,教师备课素材少、环境差,往往费了很大力气也难以完成高水平电子讲义;由于具体学科教师不是多媒体专业制作人员,他可以写好课件脚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时间制作,导致课件制作低水平重复严重,且耗费大量时间去做多媒体专业制作人员看来是“低级的”技术动作。

    (四)优秀教学资源不能共享

    为充分利用高水平教师和热门课程教师等优秀教学资源,现在高校纷纷推出校级,跨校公选课,且以学分制激励学习者学习主动性。但因物理条件的限制,热门课程学习者很难选上,大师讲学很多学习者听不上,优秀教学资源和学分制受到很大限制。如将大师授课制成网络课件,通过网络,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学习任何大师的经典课程。

    (五)传统考试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传统的笔试费时费力,并且很难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况且,学习者人数多和知识量大的考试,对教师也是沉重负担,不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做好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而知识的是非判断(即标准化的客观题)和一些主观题的评判,电脑处理起来完全是小菜一碟,网络教学的质量评判客观、科学,且能针对学习者,分别给出建议,更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能规避、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世界教育趋势及我国政策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1年1月11日 第一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穗研讨网络教育

    网络改变教育模式”为题,报道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网络时代教育问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表明:

    “网络时代”将在5至10年内使教育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使教育模式迅速步入信息时代。从教育的宏观背景上把握当今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选择和确立信息时代教育的目标模式。

    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电子通信网络日新月异地发展、扩展和渗透,教育和学习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同样也得到迅猛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教育成为本世纪初各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点,网络教育正在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以其时空可行性、媒体多样性、资源复用性、教学个别化、学习自主化、反馈即时化等诸多优点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为此,跨入21世纪之际,“十五”计划纲要决定:我国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我国教育正展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至今,我国已展开多种层次的网络教学,仅高等教育,到2002年6月12日,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共67所学校。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3号)规定,要求在三年之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实现校园网络互通(即“校校通”)。

本文来源:http://www.rzshzz.com/jiaoanxiazai/256203/

推荐内容